中国的审美教育存在缺失,一直以来,我国对于美,尤其是美的视觉表达的教育并不系统。到了近现代,随着中西文化的融合,一些美学家,才开始借鉴了西方审美教育理念,力倡中国的现代美学教育,可以说从那时起中国的现代美学教育系统才开始形成,至今大概有一百年的时间。 而西方的美学教育,从十六世纪宗教改革之后,就已经平民化了,审美意识和审美素养融入社会生活,杜尚之后,西方人更加信奉人人都是艺术家。 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很多中国人在生活中仍然缺乏一些基本审美判断,又把艺术放在高高在上、与己无关的位置。 近几年艺术教育受到重视,很多家长都会送孩子去绘画班,这是好事。然而很多中国儿童事实上是没有学习到绘画的审美真谛,因为家长往往走偏,让孩子去学一些程序化的绘画技术,这无益于孩子创造力的提高。 现在大部分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大概有两种: 第一种是应试,他觉得这个孩子学了绘画学了音乐,对他将来考大学有帮助。 第二种是所谓的“素质教育”,这个“素质教育”的概念是很机械的,很僵化的,是“伪素质教育”。家长们往往认为孩子们只要会下棋、会唱歌、会画画,掌握了这项技能,素质就提高了。 其实并不尽然,这些“能力”会对提高素质有一定帮助,但素质教育的根本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个性的健康发展、创造意识的启发和创意表达的能力培养。 在儿童最初阶段,中国孩子与外国孩子在创造力上其实并没有什么差异,但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差距就变大了? 因为我们的教育,批量生产出来一些高分低能的人,创造力被相当程度地抹杀了。 举个例子:我的侄子从小就学习画画,9岁时他能画得很好,这个“很好”是指很像实物实景,或者很像别人的画。他学了造型、学了色彩,却不能思考服饰搭配的实际问题。 现在国内一些儿童绘画比赛,仍在强调儿童的绘画技能,并作为重要的标准——即看这个孩子画得像不像。 而在美国,绘画则是更加尊重孩子的内心想法和表达自由,有很多互动环节。如果让中国的孩子画他自己的爸爸,十个孩子里有十个都会是他爸爸真实的视觉形象。而外国的孩子,可能会把他爸爸画成一棵大树;会画成一片大海;会画成一只老虎;会画成一个华尔街大亨......,他们画的是内心里的爸爸。 受过所谓训练的中国孩子善于写实,惯于临摹,勤于技巧,而外国的孩子则善于借助绘画来形成“创意”和表达“创意”,所以他们的绘画是多样性的,这归功于早期的创造力的启蒙。同时,他们也会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因而他们的绘画技巧也并不逊色,但技巧不是目的,这是一个根本概念。 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与家长进行大量的沟通和解释,纠正一些错误的美育观念,让中国的父母从教育的意识和思想上与世界接轨。 我们的教学目标有两个: 第一,聆听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 第二,引导学生用画笔描绘出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才是我们少儿美术的最终目标。 |
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通过色彩、线条和形状的组合,孩子们能够表...详情
让孩子自由画画,是使孩子的心理获得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孩子内...详情
阳光讯(记者 张允铎 通讯员 李娜 )美术,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详情
在少儿美术教育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详情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