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儿童都是从模仿开始,慢慢学习画画,从练习本和着色本开始学习色彩。但有一位美国美术教育家,却不赞成这种方式。他就是罗恩菲尔德,其代表作《创造与心智的成长》曾在20世纪中期被连续再版7次。直到今天,罗恩菲尔德的教育思想仍然有众多的拥护者与实践者。 美术教育主要是为了“艺考”培养艺术家吗?罗恩菲尔德给出的答案斩钉截铁:不是。在他看来,美术教育的任务不仅是培养未来的美术家,而是要使受教育者获得其他学科所不能提供的成长机会,培养创造力,使心智获得健康发展。如果只是反复地重复和练习,那无疑只会限制儿童思想的表达和创造性的发挥。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用最有效的手段去帮助个人认识自我以刺激其创造性”,而不是教育学生怎样画画才能画得更像。 罗恩菲尔德一直在纠偏大家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倡导“艺术教育对我们的教育系统和社会的主要贡献,在于强调个人和自我创造的潜能,尤其在于艺术能和谐地统整于成长过程中,造就身心健康的人”。因此,他非常重视美术创作的过程,主张通过创作促进儿童健全发展。 1946年,罗恩菲尔德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获得教职,创建了艺术教育系并任系主任,这样更有助于实践他的教育思想。他越发明白:“在艺术教育中,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整个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在他看来,个体要从美术创造活动中获得“智慧”、“感情”、“社会”、“知觉”、“生理”、“美感”、“创造性”等多方面的成长。 罗恩菲尔德认为,美术教育有儿童可以遵循的基本规律,儿童的绘画随其年龄等方面的发展呈现出阶段化特征。比如,2-4岁是儿童绘画的涂鸦期,可能会经历随意涂鸦、有控制涂鸦、圆形涂鸦、命名涂鸦等不同阶段。直到11-13岁,儿童的绘画才处于拟写实阶段。这一阶段后的“决定时期”,儿童在创造类型上显现出视觉型、触觉型等不同类型。经历这些阶段之后,才正式步入青春期绘画表现阶段。以上阶段遵循从低到高的顺序,儿童身心的发展与成熟,决定了其绘画由前一阶段递进到下一阶段。所以,美术教育应该顺应以上规律,避免“拔苗助长”,否则,只会阻碍儿童在绘画上的进一步发展。 在罗恩菲尔德眼里,除了弄清美术教育的目的和阶段之外,还应依据教育对象而有所区分。所以,除了对普通人实施普通的美术教育之外,他提出,面向有障碍的特殊儿童,应实施一种以治疗为取向的美术教育模式,即“美术教育治疗”。针对这样的人群,美术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发挥心理医生的作用,引导有障碍者从不同层次的美术活动中认识自己的障碍并逐步克服:了解个案史,摸清、明白障碍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观察,教师通过观察、记录,进一步了解教育对象;教师与障碍者建立信任关系;帮助障碍者接受美术材料,与创造活动建立起初步联系,接着引导障碍者与美术创造过程建立有意义的关系。在这些前期工作做好后,教师开始慢慢引导障碍者通过绘制作品展现自我,建立一种自我体验感;在教师与障碍者建立更紧密的信任关系后,教师慢慢引导障碍者消除对他的依赖。罗恩菲尔德面向心理障碍者、心智障碍者开展美术教育治疗实践,在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调整身体意象、促进心理成长等方面,获得了不少成效。 无论是在普通美术教育中还是在美术教育治疗中,罗恩菲尔德都坚持将儿童、儿童身心的健全发展视为美术教育的中心,主张美术教育顺应儿童身心的自然发展,美术教师要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创造性。这种“儿童主体”的理念,在当代欧美美术教育史上独树一帜,至今仍有影响,对我国的美术教育,也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珍视美术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价值,从儿童的发展与需要出发实施美术教育,注重儿童美术创造的过程,培养不同创造类型儿童的创造自信,注重美术教育的心理治疗作用等,是罗恩菲尔德留给人们的宝贵财富,值得当前的美术教育作进一步借鉴与参考。 |
让孩子自由画画,是使孩子的心理获得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孩子内...详情
阳光讯(记者 张允铎 通讯员 李娜 )美术,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详情
在少儿美术教育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详情
10月18日,“连通教材新思路深耕美育新课堂”大连市中小学美术教...详情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