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龄42年乡村美术老师过教师节,教孩子把泥巴玩出创意

42年前,成为教师的那一天,我曾拥有年轻的光鲜和美丽;42年后的今天,岁月在眼角镂刻了皱纹,在两鬓增添了霜白,但生命依旧美好,工作让我焕发青春。

小时候没什么好玩的,抓泥巴玩都觉得乐呵呵;而今,在钢筋水泥铸就的城市,充斥着形形色色的电子产品,难寻儿时的记忆……奉贤区青村小学美术老师潘意如创设的校本课程,让玩泥巴也能玩出花样经。

42年前,潘意如带着新奇,怀着热情,走上三尺讲台。在教育一线,他坚守42年,在青村小学度过34个教师节,初心不变。

玩泥巴“玩”出创意

潘意如出生于教师之家,父母、妻子、哥嫂全家共有12人都是教师。小时候,他被那支美丽的粉笔所吸引,倾听父母嘴里说出来的知识,专注于他们粉笔下写出的智慧,也萌动着长大要当教师的心愿。“可以说,我加入教师队伍,深受家人影响。”潘意如说。

青村小学地处农村,泥巴是最常见的东西,也是大自然馈赠的天然“玩具”。玩泥巴有别于陶艺,无需高超技艺,突出一个“玩”字,不仅接地气,又能玩出创意。身为美术老师,他一手硬笔字写得非常好,画画也不例外。潘意如所教的美术绘画和校园泥巴,都是学生热衷报名的社团之一。每学期社团活动结束,他总会办一个毕业仪式,每次一个主题。每当学生在课堂绘画中有可以改进的地方,他手把手一一指导;每次学生完成了一幅幅有意义的作品,他都会挂在墙上,并做好记录。美术室里不仅琳琅满目,办公室窗台上、橱柜里、办公桌上,摆满了学生的陶泥作品。

潘意如的微信里有许多家长,每次学习美术、手工,他会拍照记录每个孩子的点滴进步。每当孩子成功完成一幅艺术作品,他就通过微信告知家长。“我只要动动手指,发几张图片,就能让家长工作之余感受到孩子的艺术才能。”潘意如很欣慰。

走进课堂浑身是劲

尽管在有些人看来,教书是枯燥的、重复性很强的工作,一眼就能望到头。但对潘意如而言,这是他最喜爱、最羡慕的工作。一走进课堂,一接触学生,他就浑身是劲,因为这里是属于他的舞台。

2015年9月,学校成立了校级社团“校园泥巴”。他带领社团成员们实地采泥,参观泥塑烧制,指导他们用灵巧的双手和独特的视角,共同完成许多充满童趣和创意的泥塑作品。周六学校的乡村少年宫,也少不了他的身影。

“最难的不是做,而是在做中学,做中体会,学会创新。”有时候,他看到贝壳、塑料绿植等废弃材料,总会拿到课堂上填充学生的作品。了解他的人都知道,潘意如对工作认真,对自己和学生都很严格,同事对他的评价是——“潘老师一直在美术室忙活,一刻不休息。”

“校园泥吧”初创之际,只是一个30人左右的小小学生社团,由校长、美术老师、科技辅导员3人组成辅导团。从被“嫌弃”到被“喜爱”,经过3年实践,“校园泥吧”实现了华丽转身:今年5月,青村小学“校园泥巴”获全国校本课程设计大赛特等奖。

怀着爱心挖掘潜力

“教师普通却不平凡,既然当上了教师,无论在乡村教书还是城镇学校,都要无愧于教师这一称呼,希望学生学到知识,掌握本领,成为有用的人。”这是他最朴素的想法。

在校园、城市少年宫里,不少孩子对捏泥有着天赋,从小就很喜欢玩手工,自加入“校园泥吧”社团,对捏泥更是充满兴趣。“捏泥小达人”们不仅代表学校去参加才艺展示,还透露“长大以后,想成为捏泥巴高手”的大梦想。

在潘意如看来,他所做的这些点点滴滴,并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他相信,只要工作细致、待人细致,怀揣着一颗爱心,耐心地去呵护孩子,挖掘孩子的潜力,发现他们的美,孩子和家长一定能感知得到老师给予的温暖,在捏捏玩玩中培育探究精神,提升艺术素养。

从1976年来到青村小学工作至今,潘意如获奖无数。担任美术组长期间,他认真钻研教材,组织好每次教研活动,撰写教育教学文章,每学期举办校绘画竞赛活动,他指导学生在区级、市级、全国级绘画、陶艺大赛中,均获佳绩。近三年,区级美术比赛学生获奖100多项、市级50多项、全国级20多项,同时还获得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老师等。

“42年前,成为教师的那一天,我曾拥有年轻的光鲜和美丽;42年后的今天,岁月在眼角镂刻了皱纹,在两鬓增添了霜白,但生命依旧美好,工作让我焕发青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本文作者2018-9-7 17:41
中国儿童美术
粉丝1 阅读4874 回复0

精彩阅读

排行榜

儿童美术网公众号

扫码微信公众号
给你想要与成长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 豫ICP备11013491号-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