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面落实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文件精神,中小学艺术课程标准导向的课堂变革已经在全国的中小学中开始探索。 浙派名师名校长贵州美育行 4月18日至30日,“浙派名师、名校长工程” 美术班成员一行在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朱敬东带领下,肩负着新的使命,踏上了贵州的土地,开启 “民族的情怀,美育的共富”美育行。 浙派名师名校长贵州美育行 苗族方秀支系游行 苗族方秀支系服饰特写陈奕含/摄 贵州,这片多彩的土地,孕育了丰富的民族文化。浙派名师们在这里感悟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彩和宽博,分享贵州美术课堂的扎实丰富。他们走进课堂,与当地的师生共同探索,如何在课堂变革中跨界追寻,课程实施中交叉融合,以浙江的灵动,链动贵州的多彩,生成新的课程思维与样态。 春风拂过黔东南的山岗,带来了一缕不同寻常的暖意。 美术报少儿美育读本走进黔东南从江县丙妹镇岜沙小学 随“浙派名师、名校长工程”,《美术报少儿美育读本》被送到了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丙妹镇岜沙小学、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寨蒿镇扒王村太平小学、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第四小学、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寨蒿镇票寨村票寨小学的学生手中。 美术报少儿美育读本走进黔东南从江县丙妹镇岜沙小学 孩子们迫不及待地翻开读本,那些精美的插图、生动的文字,就像是一扇扇窗户,打开了他们通往艺术的大门。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渴望,仿佛看到了从未见过的美丽风景。每一幅画,每一个故事,都像是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等待生根发芽。 浙派名师名校长们为孩子们讲解着画中的意境,分享着艺术的魅力,引导着孩子们去欣赏、去感悟,将美育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希望他们学会欣赏身边的自然美景,启发爱美懂美的心灵,用艺术的眼光去发现美、创造美,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浙派名师于杨金秋工作室交流苗族剪纸文化 朱敬东/摄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美育的研讨,更是一次对民族文化的深度学习。浙派名师名校长与民间艺术家对话,关注与艺术的链接、融合、创生,获得对民族艺术的生命感悟和文化自觉。老师们通过参观考察、艺术写生等方式,深入了解了贵州的民族文化,探寻民族文化的艺术精神。他们深知,艺术的根基在民族,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分。 孩子们高举作品进行展示 户外音乐课 此外,此次活动还安排了黔东南苗寨村寨小学的美育支教活动。浙派名师、名校长们走进这些学校,与当地的师生面对面交流,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当地的美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浙派名师名校长贵州美育行 转载于《钱江晚报》 |
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通过色彩、线条和形状的组合,孩子们能够表...详情
让孩子自由画画,是使孩子的心理获得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孩子内...详情
阳光讯(记者 张允铎 通讯员 李娜 )美术,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详情
在少儿美术教育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详情
请发表评论